药洲遗址的8座遗石
药洲遗址拥有丰富的石刻文化,共展示了八座独特的遗石,每一座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首先,位于池北岸的米题“药洲”石,高5米,宋代书法家米芾的题刻“药洲”赫然在目,署名“米黻元章题”。此石曾历经沧桑,清时被移至广东布政使署东院和两广总督署,五十年代才回归原址。
海上洲石。在北岸西面,圆石为顶,若牛头,四旁有10余窦相穿。宋熙宁年间许彦先在石上刻诗:“花药氤氲海上洲,水中云影带沙流,直应路与银潢接,槎客时来犯斗牛。”池东石。在湖东端,上下两块石相叠,上石状如黑猪,下石形如巨龟,石身有泡沫小孔。仙掌石。在池东石南面。
药洲遗址是五代南汉的千年园林遗迹,在今教育路南方剧场北侧。当年置有名石9座,名“九曜石”,后假以为园名。今园内尚有一泓湖水,面积440平方米,九曜石散处水中和岸边,水石洲渚的园林意境,依稀可见。
湖中有瑰奇怪石九块,称为九曜石。现今的药洲遗址,只有8座遗石保留了下来:米题“药洲”石、海上洲石、池东石、仙掌石、九曜第一石、药洲石、白色中空石、珠泉石。我的爱车,19款330旗舰途岳,外观设计硬朗,方正的车身造型营造出岩石般的质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洲遗址逐渐衰落,到了1949年,遗址的面积缩小,只剩2000多平方米,湖水面积仅440平方米,仅有8座太湖山石留存。1988年开始,对药洲遗址进行了修复,挖掘并提升埋藏的景石,并向西扩展恢复部分湖面。
九曜遗石,如米芾题刻的“药洲”石和海上洲石,散落在遗址周边,每一块石上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它们在诗词中被赋予吉祥寓意,见证了诗人的赞美和学者的珍视。九曜坊,曾是教育机构的聚集地,庐江书院的四合院式建筑更显其历史厚重。
药洲遗址人文历史
年开始,对药洲遗址进行了修复,挖掘并提升埋藏的景石,并向西扩展恢复部分湖面。1993年,仿五代风格的门楼和碑廊被重新设计并建造,门楼为三间七米宽、四点八米深的悬山顶建筑,而有关“九曜石”的诗文碑刻则嵌入了湖边新建的碑廊中,展示了药洲遗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南宋嘉定元年(1208)经略使陈岘加以整治,在湖面种上白莲,称白莲池,建爱莲亭。明代时以“药洲春晓”列为羊城八景之一。明清以后湖面渐淤塞缩小。1949年药洲遗址的面积只得2000多平方米,其中湖水面积440平方米,仅存太湖山石8座。1988年开始维修药洲遗址,将埋在地下的景石提升,并向西拓展恢复部分湖面。
康陵的哀册文与南汉史及广州现存南汉遗迹相印证,如今光孝寺内存有南汉东西铁塔、教育路有南汉刘龚开凿的仙湖与药洲遗址,以及园林遗址中的药洲九曜石等。
而康陵的哀册文有的内容,还可与南汉史与广州现存的南汉遗迹相印证。如文中提到“凝情释老”,“留情***,精究医书”,“缮营菀囿”等,在今光孝寺内存有南汉的东西两铁塔,教育路有南汉刘龚开凿的仙湖与药洲遗址(南汉时道士炼丹药处)以及园林遗址中的药洲九曜石。
药洲春晓。景在教育路、西湖路一带。古代为南汉的皇家园林。刘岩在此凿湖500余丈,聚方士炼丹,故称药洲,为广州最早的人工湖。今仍存药洲遗址(九曜坊),内有古碑刻、太湖石、水池,是古药洲的一部分,虽小巧玲珑,但名气很大。琪林苏井。景在今中山六路北侧,现已完全消失。象山樵歌。
整个保护区古书院群的保护,将建设成为类似上海“新天地”一样档次高又有文化品位的历史风貌区。根据规划,该区域绿化面积由零提高到 25%,分别在中山五路、教育路和西湖路打开三个出口,在药洲遗址北侧开辟一个城市小公园,还将开辟两个休闲广场。
...水中云影带沙流——记南汉皇家园林遗存药洲遗址的历史变迁
1、药洲遗址:历史变迁的瑰宝位于广州越秀区教育路,药洲遗址坐拥便捷的交通,与广东劳动大厦、南方剧院等现代地标相邻。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曾是南汉皇家园林的璀璨明珠,历经宋、元、明、清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一段段***的故事。
2、药洲遗址 位于广州市教育路。是南汉园林遗址。南汉王刘岩建都广州时兴建,尚见水石洲渚布局。北宋成为士大夫游览避暑胜地,南宋时湖上种白莲,建爱莲亭,明代以“药洲春晓”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3、药洲遗址的地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教育路86号(南方剧院北侧)。以下是关于药洲遗址的简要介绍:药洲遗址,又被称为九曜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广州市越秀区的北京街道流水井社区内,占地面积广阔。
4、继米芾游九曜园不久,一位叫许彦先的北宋书法家也至此游园。由于兴致所至,诗兴大发,他在园内北岸靠西,一块高两米,以圆石为顶,若牛头,而且四旁有十余窦相穿的“海上洲石”题刻赋诗一首:花药氤氲海上舟,水中云影带沙流。直应路与银潢接,槎客时来犯斗牛。
药洲遗址联系方式是什么
药洲遗址联系方式:0208-1078225药洲遗址景点简介:药洲遗址是五代南汉的千年园林遗迹,在今教育路南方剧场北侧。当年置有名石9座,名“九曜石”,后假以为园名。今园内尚有一泓湖水,面积440平方米,九曜石散处水中和岸边,水石洲渚的园林意境,依稀可见。
药洲遗址的地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教育路86号(南方剧院北侧)。以下是关于药洲遗址的简要介绍:药洲遗址,又被称为九曜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广州市越秀区的北京街道流水井社区内,占地面积广阔。
在古代的南汉时期,有九座被命名为“九曜石”的名石,民间则亲切地称为“九曜园”。五代时,刘岩在此割据岭南,建立了南汉国,并将首都设在广州,大规模修建王府和离宫别院。他还在城西开凿了一座湖,面积达到了五百余丈,这片区域与南宫相连,湖中沙洲种植着繁花药草,因此得名“药洲”。
药洲遗址 位于广州市教育路。是南汉园林遗址。南汉王刘岩建都广州时兴建,尚见水石洲渚布局。北宋成为士大夫游览避暑胜地,南宋时湖上种白莲,建爱莲亭,明代以“药洲春晓”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药洲遗址8座遗石
座遗石分别是:米题“药洲”石。在池北岸,上有宋代名书法家米芾题刻“药洲”,署“米黻元章题”。该石清代时曾被移到广东布政使署东院和两广总督署,20世纪50年代迁回现地。海上洲石。在北岸西面,圆石为顶,若牛头,四旁有10余窦相穿。
药洲遗址拥有丰富的石刻文化,共展示了八座独特的遗石,每一座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首先,位于池北岸的米题“药洲”石,高5米,宋代书法家米芾的题刻“药洲”赫然在目,署名“米黻元章题”。此石曾历经沧桑,清时被移至广东布政使署东院和两广总督署,五十年代才回归原址。
药洲遗址 位于广州市教育路。是南汉园林遗址。南汉王刘岩建都广州时兴建,尚见水石洲渚布局。北宋成为士大夫游览避暑胜地,南宋时湖上种白莲,建爱莲亭,明代以“药洲春晓”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药洲遗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教育路,虽然紧挨着繁华的北京路步行街,但却非常不引人注意。这里曾是南汉皇帝刘龑利用天然池沼凿长湖五百丈,用于炼丹求仙药之地,因此得名药洲。湖中有瑰奇怪石九块,称为九曜石。
只是经历1100年的沧海桑田,现场看到石头有八块,已经表面风化严重,残缺不全,想想与原来样子应是相差甚远了。据说在这一千多年来,药洲遗址上的九曜石引得许多文人名士慕名前来,例如宋代哲学家周敦颐、诗人苏东坡等,都曾到此留石刻或碑刻题记,成为富有历史、书法等艺术价值的一处园林胜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