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天柱县
1、天柱县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不属于任何一个市。以下是详细解行政区划:天柱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地理位置: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湘西结合处,清水江下游,与湖南省新晃县、靖州县、会同县、芷江县及贵州省剑河县、锦屏县、三穗县接壤。得名由来:天柱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
2、早期历史: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处武陵山脉南麓。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到了春秋时期,天柱县境内已有人***稠密的村落。行政设置与发展:秦朝时期,天柱县境内开始有行政设置。进入汉朝,天柱县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贵州省天柱县是贵州高原的瑰宝,被誉为黔东第一关和中国重晶石之都,以下是关于贵州省天柱县的详细介绍:地理位置与接壤情况: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清水江下游,与湖南省的新晃、芷江、靖州、会同以及贵州省内的剑河、锦屏、三穗等县接壤,是通往两广、江浙的重要通道。
天柱县地理概况
1、天柱县地理概况如下:地理位置:天柱县位于中国黔东与湘西的交汇地带,清水江下游,具体介于东经108°55′至109°36′,北纬26°42′至27°10′之间。与湖南省的怀化市新晃、芷江、黔阳、会同、靖州等县,以及贵州省的剑河县、锦屏县、三穗县相邻,是川渝黔通往两广、江浙的重要门户,素有“黔东第一关”之称。
2、地理位置: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辖县。它地处黔东湘西结合处,清水江下游,与湖南省新晃县、靖州县、会同县、芷江县及贵州省剑河县、锦屏县、三穗县接壤。名称由来:天柱县因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而得名。经济发展:近年来,天柱县经济发展迅速。
3、地理位置 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部,地处东经108°55′10″-109°36′28″、北纬26°20′05″-26°59′49″之间。东抵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安县,南连三穗县、剑河县,西邻锦屏县、施秉县,北界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天柱在贵州哪个地方
天柱县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不属于任何一个市。以下是详细解行政区划:天柱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地理位置: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湘西结合处,清水江下游,与湖南省新晃县、靖州县、会同县、芷江县及贵州省剑河县、锦屏县、三穗县接壤。得名由来:天柱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
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它不仅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一个非常独特的地位。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貌特征,包括著名的天柱山,这是一处集山、水、林、洞、石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天柱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该省东部。东面与会同县、芷江侗族自治县相邻,西面则与三穗县、剑河县接壤。南部紧邻锦屏县和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北部则与新晃侗族自治县为邻。总面积达到2201平方公里,地理范围相当广阔。
天柱县,坐落于贵州省东部,隶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黔东湘西交界,清水江下游。它与湖南省的新晃县、靖州县、会同县、芷江县,以及贵州省的剑河县、锦屏县、三穗县相邻,是川渝黔通往两广、江浙的重要通道,被誉为“黔东第一关”。
贵州省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个县。基本概况 天柱县地处贵州高原东部,地势较为特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该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
天柱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1、天柱县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不属于任何一个市。以下是详细解行政区划:天柱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地理位置: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湘西结合处,清水江下游,与湖南省新晃县、靖州县、会同县、芷江县及贵州省剑河县、锦屏县、三穗县接壤。得名由来:天柱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
2、天柱县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是关于天柱县的详细介绍:地理位置 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部,地处东经108°55′10″-109°36′28″、北纬26°20′05″-26°59′49″之间。
3、天柱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是黔东南州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湘黔交界处,素有“黔东门户”之称。这里民族文化浓郁,自然风光秀丽,是体验苗侗风情和山水之美的理想之地。旅游推荐 三门塘景区:以清水江畔的侗族古村落闻名,拥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和独特的侗族文化。
4、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天柱县兰田镇,是一个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的地方。镇区位于天柱县城的东北部,天芷公路穿过镇区,通往湖南。兰田镇总面积达153平方公里,拥有23987亩耕地,辖2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2万,主要为苗族和侗族居民。兰田镇的农业发展较快,***一直高度重视。
贵州天柱县有几个镇
1、贵州天柱县是一个多镇、乡并存的县份,全县共辖有10个镇和6个乡。具体而言,这些镇包括凤城镇、邦洞镇、坪地镇、兰田镇、瓮洞镇、高酿镇、石洞镇、远口镇、坌处镇、白市镇。而乡则有社学乡、渡马乡、注溪乡、地湖乡、竹林乡、江东乡。每个镇和乡都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共同构成了天柱县丰富多样的地貌和人文景观。
2、天柱县辖10个镇、6个乡,分别是凤城镇、邦洞镇、坪地镇、兰田镇、瓮洞镇、高酿镇、石洞镇、远口镇、坌处镇、白市镇、社学乡、渡马乡、注溪乡、地湖乡、竹林乡、江东乡。
3、天柱县的行政区划包括10个镇和6个乡,总人口为348302人。行政区划: 镇:凤城镇、邦洞镇、坪地镇、兰田镇、瓮洞镇、高酿镇、石洞镇、远口镇、坌处镇、白市镇。 乡:社学乡、渡马乡、注溪乡、地湖乡、竹林乡、江东乡。这些乡镇下设315个村民委员会和11个居民委员会。
4、天柱县不仅是中国重晶石的故乡,也被誉为“贵州高原黄金城”和“中国观赏石之乡”。天柱县下辖10个镇和6个乡,包括凤城镇、邦洞镇、坪地镇、兰田镇、瓮洞镇、高酿镇、石洞镇、远口镇、坌处镇和白市镇。此外,还有社学乡、渡马乡、注溪乡、地湖乡、竹林乡和江东乡。
5、天柱县的行政区划包括10个镇和6个乡,具体分布如下:凤城镇 邦洞镇 坪地镇 兰田镇 瓮洞镇 高酿镇 石洞镇 远口镇 坌处镇 白市镇还有6个乡分别是:社学乡、渡马乡、注溪乡、地湖乡、竹林乡和江东乡。这些乡镇下设315个村民委员会和11个居民委员会。
贵州天柱县的历史
1、起源与命名:天柱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当时开始设立天柱县。其前身是一个名为凤城的千户所。县名源于城北的柱石山,因其“石柱擎天”的壮丽景象而得名。古代归属变迁:夏、周、秦时期:夏时隶属于荆州的偏远地区,周时属于楚的西部,秦时归入黔中地。
2、早期历史: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处武陵山脉南麓。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到了春秋时期,天柱县境内已有人***稠密的村落。行政设置与发展:秦朝时期,天柱县境内开始有行政设置。进入汉朝,天柱县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贵州天柱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当时由凤城初置为天柱县。以下是天柱县历史的几个重要阶段:古代归属:最初,天柱县为荆州之界的偏远区域,后归属楚国西部。秦代时,它属于黔中地;汉代则隶属于牂牁郡;隋唐宋时期,隶属于诚州;元代时,属于湖广行省的武冈路绥宁县和靖州路的会同边地。
4、天柱县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县,当时名为天柱县,后曾改称龙塘县,不久又恢复原名。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天柱县改隶贵州,属黎平府。民国时期,天柱县的隶属关系经历了多次变更,最终在1950年归属镇远专区,1956年划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并入锦屏县,1961年恢复天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