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面价值通俗易懂的理解
账面价值通俗易懂的理解:账面价值就是公司购买或获取资产时所花费的钱,包括购买价格和相关费用。账面价值,顾名思义,是指一个资产在公司的会计账簿上所记录的价值。它是根据历史成本原则建立的,即在购入或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成本。账面价值的概念相对容易理解,但在实际商业环境中,它常常与市场价值相区别开来。
以存货来论,账面价值就是会计账簿上反应出的价值。比如原材料,100元购入的,那账面价值就是100元;这100元原材料经过企业的生产过程,变成半成品,账面价值比如增加到130元;又经过进一步的生产加工,变成产成品,账面价值可能最终是150元(但售价可能是200元)。
我们平时说的账面价值,是指会计上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资产进行计量和记录后所得到的金额。而计税基础,则是税法上认可的、可以用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扣除依据的金额。
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资产的“账面余额”减去累计的折旧或摊销、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余额。比如:某固定资产原值为10万元,已提折旧2万元,已提减值准备3万元,则此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万元(10-2-3)。
权益法下,长期股权***账面价值根据被***方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被***方分配现金股利,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减少,***方所占有被***方净资产份额的价值也相应减少,即:长期股权***账面价值减少。
资产账面价值是指会计入账的资产价值,是指资产账户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该估值方法为静态估值标准。 它的缺点是只考虑了进入时各种资产的价值,偏离了实际的市场价值。 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业务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账面净值,账面余额三者的区别
1、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账面净值、账面余额,这三个概念虽然听起来相似,但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账面余额,简单来说,就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也就是购买时的价格,没有扣除任何东西。它反映的是资产最初始的成本。账面净值,是从账面余额中扣除了累计折旧后的价值。
2、定义: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指的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即企业购置或构建固定资产时所花费的总成本。计算方式:账面余额 = 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例如,某企业购置了一台设备,花费了500万元,则该设备的账面余额即为500万元。
3、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和账面净值的区别如下:账面价值:定义:指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和累计折旧之后的金额。意义:体现了固定资产在账面上的真正价值,反映了其因折旧与贬值而减少的经济价值。
4、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价-应计累计折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账面原值为初始入账价值。无形资产: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账面净值=无形资产原价-累计摊销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原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摊销。
账面原值、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账面净值的区别:
总结: 账面原值是资产的原始购置价格。 账面余额是资产未经调整的实际余额。 账面净值是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或摊销后的价值。 账面价值是资产经过折旧、摊销和减值准备调整后的价值。
账面原值与账面余额: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考虑时间因素造成的变动。账面原值是资产的初始价值,而账面余额是某一时刻资产账户上的金额,可能因折旧、增值等因素有所变化。账面价值与账面净值: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考虑折旧或摊销的影响。
账面原值反映了资产的初始成本;账面余额是未经调整前的账面金额;账面净值考虑了资产的折旧或摊销;而账面价值则进一步考虑了资产可能发生的减值等调整因素,是会计核算中对资产价值的最终计量。
总结来说,账面余额、账面净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考虑了折旧、摊销和减值准备。账面余额是基础,账面净值是扣除消耗后的价值,账面价值则是加上或减去可能的资产价值减损。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分析和决策,避免混淆这些关键的财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