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租赁准则新增6个科目的账务处理,附应用案例,真实用
年,企业采用新租赁准则时,需要关注六个新增会计科目的账务处理,包括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租赁负债、应收***租赁款等。以下是针对这些科目的实际应用案例和会计报表填写指南。
新租赁准则新增六个科目:租赁负债、使用权资产、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使用权资产减值准备、承租人租赁费用、出租人租赁收入。各科目解析如下: 租赁负债:新租赁准则要求将租赁合同的租金支付计入负债,体现为租赁负债科目。此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增加财务报表的负债金额,更准确反映企业债务情况。
在案例中,承租人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当面对第一种情形,即租赁合同中约定的租金金额在租赁期内发生调整时,承租人需在调整日将租赁负债和使用权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至新的租金金额。同时,还需根据调整后的租金金额重新计算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并相应调整租赁负债。
新租赁准则账务处理实例
1、首先,甲公司需要评估该租赁合同是否属于短期租赁或低价值租赁。如果符合,可以采用简化处理方法,即在租赁期内将租金费用均匀计入损益表中。否则,甲公司需要按照新准则的要求,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假设办公楼的租赁期限为3年,且价值较高,因此不适用简化处理方法。
2、首先,执行新准则的企业需设置以下会计科目明细和报表填写说明:执行新准则的会计科目明细各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报表项目解释具体到报表填写,包括承租人和出租人的会计报表,以及新准则下会计报表在资产负债表的列示。
3、对于经营租赁租金减让,承租人需在调整日将租赁负债和使用权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至新的租金金额,并重新计算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同样地,***租赁租金减让的账务处理与经营租赁类似,承租人需在调整日将租赁负债和使用权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至新的租金金额,并重新计算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4、租赁期第1年,甲公司计提租赁负债***131,040元,支付第一年租赁付款额450,000元。租赁负债账面价值减少318,960元,递延所得税资产调整为79,740元。使用权资产计提折旧378,571元,递延所得税负债调整为94,643元。租赁期第2年及以后年度,甲公司按照第1年处理方法进行账务处理。
5、接下来,让我们详细解析在新租赁准则下的具体账务处理过程。如“使用权资产”的入账,需要通过固定资产账户进行,并通过折旧和减值准备来调整资产价值。同时,租赁负债的确认则涉及***费用的计提和支付日的偿还。这类实践操作旨在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022新租赁准则下的账务处理案例:租金减让的会计处理,建议收藏
第五种情形为提前终止租赁协议。承租人需在调整日将租赁负债和使用权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至剩余租赁期的租金金额,同时,还需根据剩余租赁期重新计算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在讨论了承租人的账务处理后,接下来分析经营租赁租金减让的账务处理。
(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财会〔2006〕3号)的企业。对于经营租赁,承租人应当继续按照与减让前一致的方法将原合同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费用。
承租人会计处理。对于经营租赁,承租人应当继续按照与减让前一致的方法将原合同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费用。
使用权资产:这是承租人在租赁合同中获得的使用权对应的会计科目,记录了租赁资产的初始价值。 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随着资产的使用,按照特定折旧***计算的资产价值减少,反映在这一科目中。 使用权资产减值准备:当资产出现减值迹象时,对资产价值进行的估计减少,以备不时之需。
首先,新租赁准则将租赁业务统一处理,要求承租人确认除短期租赁和低值资产外的所有租赁资产。租赁变更,如缩短租赁期限或缩小租赁范围,实际上是对资产使用权的提前处置。这种情况下,承租人通常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如未能按比例降低后续租赁租金。
浅析新租赁准则之出租人会计处理
出租人在***租赁中的会计流程包括确认应收***租赁款、终止确认租赁资产、后续计量***收入等,涉及详细计算和会计分录。对于经营租赁,处理相对简单,主要涉及租金收入确认、折旧和摊销等。转租时,原承租人和新承租人的会计处理需分别按照各自租赁类型的规则进行。
在租赁出租人的会计处理方面,以下关键点需要被注意到。在租赁开始日,出租人应将最低租赁收款额作为应收***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并记录未担保余值。最低租赁收款额与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将被记录为未实现***收益。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经营租赁的租金处理有明确的规定。承租人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将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当然,如果其他方法更为系统合理,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承租人在租赁过程中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此规定旨在确保承租人能够准确反映租赁费用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执行新租赁准则同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案例
1、租赁期开始日,甲公司账务处理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确认,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650,000元、递延所得税负债662,500元。租赁期第1年,甲公司计提租赁负债***131,040元,支付第一年租赁付款额450,000元。租赁负债账面价值减少318,960元,递延所得税资产调整为79,740元。
2、税款差异分析及递延所得税问题体现在会计上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费用,导致前期金额大,后期金额小。会计计入损益的金额与税前扣除金额在总体上相等,但各期间金额不同。
3、执行新租赁准则的企业,都是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所以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初始的税会差异导致需要纳税调增的,需要初始阶段多交税,就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后期则相反,因为前期纳税调增了后期肯定就是纳税调减,就需要冲减递延所得税资产。
4、法律分析:在现行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下,针对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初始确认折现影响所导致的暂时性差异,应依据“初始确认豁免”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相应地,后续通过使用权资产折旧、租赁负债***费用确认的方式转回该项暂时性差异影响时,也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5、从一般性税收原则出发,企业所有资产的交易都应当 纳税 ,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则可以通过税款递延来减轻企业重组时的所得税负担。 企业合并是企业重组的类型之一,但59号文所界定的合并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企业合并准则)所界定的合并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6、对于承租人因摊销未确认***费用产生的财务费用,税法允许税前扣除。因此,一般税法下经营租赁会产生税会差异。